天净沙·秋思

点击文中汉字,查看汉语意思 | 微信公众号:小学生古诗文诵读

  • tiān
  • jìnɡ
  • shā
  •  
  • qiū
  •   
  • yuán
  •  
  • zhì
  • yuǎn
  •   
  •   
  • ténɡ
  • lǎo
  • shù
  • hūn
  •  
  • xiǎo
  • qiáo
  • liú
  • shuǐ
  • rén
  • jiā
  •  
  • ɡǔ
  • dào
  • 西
  • fēnɡ
  • shòu
  •  
  • yánɡ
  • 西
  • xià
  •  
  • duàn
  • chánɡ
  • rén
  • zài
  • tiān
  •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赏析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 xīn
  • lánɡ
  •  
  • ɡuó
  • mài
  • wēi
  •   
  • sònɡ
  •  
  • liú
  • zhuānɡ
  •   
  •   
  • shí
  • zhī
  • sān
  • yǒu
  • yōu
  • biān
  • zhī
  •  
  • zǒu
  • zhī
  •  
  •   
  •   
  • ɡuó
  • mài
  • wēi
  •  
  • wèn
  • cháng
  • yīnɡ
  • shí
  • shǒu
  •  
  • jiānɡ
  • rónɡ
  • zhǔ
  •  
  • wèi
  • rén
  • jiān
  • hǎo
  • hàn
  •  
  • shuí
  • kuān
  • xiē
  • chǐ
  •  
  • shì
  • kàn
  • dānɡ
  • nián
  • hán
  •  
  • yǒu
  • ɡǔ
  • chénɡ
  • ɡōnɡ
  • shòu
  •  
  • gān
  • cénɡ
  • shān
  •  
  • tán
  • xiào
  •  
  • liǎnɡ
  •  
  •   
  •   
  • shào
  • shí
  • tuò
  • cénɡ
  • lián
  •  
  • tàn
  • ér
  • jīn
  • dēnɡ
  • lóu
  • lǎn
  • jìnɡ
  •  
  • shì
  • pín
  •  
  • wén
  • shuō
  • běi
  • fēnɡ
  • chuī
  • miàn
  •  
  • biān
  • shànɡ
  • chōnɡ
  •  
  • jūn
  • dào
  • tóu
  • biān
  •  
  • ɡǔ
  • xián
  • nénɡ
  • zhì
  • nàn
  •  
  • yǒu
  • jīn
  • tānɡ
  • biàn便
  • zhānɡ
  •  
  • kuài
  • tóu
  •  
  • zhù
  •  
  • huà
  • zhú
  •   
  • qīnɡ
  •   
  • zhènɡ
  • xiè
  •   
  •   
  • jiānɡ
  • ɡuǎn
  • qīnɡ
  • qiū
  •  
  • chén
  • kàn
  • zhú
  •  
  • yān
  • ɡuānɡ
  • yǐnɡ
  •  
  • jiē
  • dònɡ
  • shū
  • zhī
  • zhī
  • jiān
  •  
  • xiōnɡ
  • zhōnɡ
  • suì
  • yǒu
  • huà
  •  
  • shí
  • xiōnɡ
  • zhōnɡ
  • zhī
  • zhú
  •  
  • bìnɡ
  • shì
  • yǎn
  • zhōnɡ
  • zhī
  • zhú
  •  
  • yīn
  • ér
  • zhǎn
  • zhǐ
  •  
  • luò
  • shū
  • zuò
  • biàn
  • xiànɡ
  •  
  • shǒu
  • zhōnɡ
  • zhī
  • zhú
  • yòu
  • shì
  • xiōnɡ
  • zhōnɡ
  • zhī
  • zhú
  •  
  • zǒnɡ
  • zhī
  •  
  • zài
  • xiān
  • zhě
  •  
  • dìnɡ
  •  
  • zài
  • wài
  • zhě
  •  
  • huà
  •  
  • huà
  • yún
  • zāi
  •  
  • tónɡ
  • ɡuān
  •   
  • qīnɡ
  •  
  • tán
  • tónɡ
  • zhōnɡ
  • ɡǔ
  • ɡāo
  • yún
  • chénɡ
  •  ,
  • qiū
  • fēnɡ
  • chuī
  • sàn
  • shēnɡ
  •  
  • liú
  • yóu
  • xián
  • shù
  •  ,
  • shān
  • tónɡ
  • ɡuān
  • jiě
  • pínɡ
  •  
  • chén
  • tài
  • qiū
  • yǒu
  • xínɡ
  •   
  • nán
  • běi
  • cháo
  •  
  • liú
  • qìnɡ
  •   
  •   
  • chén
  • tài
  • qiū
  • yǒu
  • xínɡ
  •  
  • zhōnɡ
  •  
  • ɡuò
  • zhōnɡ
  • zhì
  •  
  • tài
  • qiū
  • shě
  •  
  • hòu
  • nǎi
  • zhì
  •  
  • yuán
  • fānɡ
  • shí
  • nián
  • suì
  •  
  • mén
  • wài
  •  
  • wèn
  • yuán
  • fānɡ
  •  
  •  
  • zūn
  • jūn
  • zài
  • fǒu
  •  
  •  
  • yuē
  •  
  •  
  • dài
  • jūn
  • jiǔ
  • zhì
  •  
  •  
  •  
  • yǒu
  • rén
  • biàn便
  • yuē
  •  
  •  
  • fēi
  • rén
  • zāi
  •  
  • rén
  • xínɡ
  •  
  • xiānɡ
  • wěi
  • ér
  •  
  •  
  • yuán
  • fānɡ
  • yuē
  •  
  •  
  • jūn
  • jiā
  • jūn
  • zhōnɡ
  •  
  • zhōnɡ
  • zhì
  •  
  • shì
  • xìn
  •  
  • duì
  •  
  • shì
  •  
  •  
  • yǒu
  • rén
  • cán
  •  
  • xià
  • chē
  • yǐn
  • zhī
  •  
  • yuán
  • fānɡ
  • mén
  • ɡù
  •  
  • ɡuān
  • cānɡ
  • hǎi
  •   
  • hàn
  •  
  • cáo
  • cāo
  • dōnɡ
  • lín
  • jié
  • shí
  •  ,
  • ɡuān
  • cānɡ
  • hǎi
  •  
  • shuǐ
  • dàn
  • dàn
  •  ,
  • shān
  • dǎo
  • sǒnɡ
  • zhì
  •  
  • shù
  • cónɡ
  • shēnɡ
  •  ,
  • bǎi
  • cǎo
  • fēng
  • mào
  •  
  • qiū
  • fēnɡ
  • xiāo
  •  ,
  • hónɡ
  • yǒnɡ
  •  
  • yuè
  • zhī
  • xínɡ
  •  ,
  • ruò
  • chū
  • zhōnɡ
  •  
  • xīnɡ
  • hàn
  • càn
  • làn
  •  ,
  • ruò
  • chū
  •  
  • xìnɡ
  • shèn
  • zhì
  • zāi
  •  ,
  • ɡē
  • yǒnɡ
  • zhì
  •  
作者:
百家姓 白居易 班固 鲍照 北朝民歌 蔡伸 曹操 曹丕 曹勋 曹植 曹组 曾觌 岑参 常建 晁补之 陈东甫 程垓 陈亮 陈陶 陈与义 陈子昂 崔颢 崔曙 崔涂 戴复古 戴叔伦 杜甫 杜牧 杜秋娘 杜审言 杜荀鹤 范成大 房舜卿 方岳 范仲淹 冯延巳 高鼎 高适 龚自珍 归有光 顾况 顾夐 韩翃 韩疁 韩偓 韩愈 韩元吉 韩缜 贺知章 贺铸 侯蒙 皇甫冉 皇甫松 黄公绍 黄机 黄裳 黄升 黄庭坚 黄孝迈 胡令能 贾岛 蒋捷 姜夔 蒋氏女 皎然 贾谊 金昌绪 纪昀 孔子 寇准 李白 李重元 郦道元 李端 列子 李好古 李贺 李璟 李隆基 李密 林逋 林升 李频 李颀 李峤 李清照 李商隐 李绅 李斯 刘长卿 刘辰翁 刘方平 刘过 刘克庄 刘昚虚 刘义庆 柳永 刘禹锡 刘桢 柳中庸 柳宗元 李珣 李益 李煜 李元膺 李之仪 卢炳 卢纶 骆宾王 罗隐 陆游 卢祖皋 吕本中 吕不韦 马戴 毛滂 毛诗 马致远 孟浩然 孟郊 孟子 纳兰性德 牛峤 牛希济 欧阳修 潘阆 裴迪 蒲松龄 钱起 秦观 秦韬玉 秋瑾 丘为 权德舆 屈原 沈佺期 史达祖 诗经 石孝友 时彦 司空曙 司马光 司马迁 宋濂 宋祁 宋之问 宋自逊 孙光宪 苏轼 苏洵 唐婉 谭嗣同 陶渊明 王安国 王安石 王勃 王昌龄 王观 王翰 王建 王冕 王磐 王雱 王清惠 王实甫 王湾 王维 王羲之 王炎 王应麟 王禹偁 汪藻 王之涣 万俟咏 魏学洢 韦应物 魏征 韦庄 翁卷 文及翁 文天祥 温庭筠 吴均 吴潜 吴文英 向子諲 小古文 萧统 夏完淳 西鄙人 谢逸 辛弃疾 徐昌图 薛逢 薛昭蕴 许浑 荀子 杨万里 杨无咎 晏几道 严仁 严蕊 晏殊 姚鼐 叶梦得 叶清臣 叶绍翁 佚名 元结 袁枚 袁去华 元稹 岳飞 乐府诗集 俞国宝 于谦 曾几 礼记 张泌 张昪 张祜 张继 张籍 张九龄 张耒 张抡 张乔 张若虚 张舜民 战国策 张先 张孝祥 张旭 张炎 张养浩 张元干 张志和 赵佶 赵师秀 赵长卿 郑畋 郑燮 钟嵘 仲殊 周邦彦 周敦颐 周兴嗣 周紫芝 庄子 朱敦儒 朱服 诸葛亮 朱庆馀 朱淑真 朱熹 左丘明 左传 祖咏
展开

让金钱为有意义的事出一份力:立即捐助 >>

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共发表 1 篇

作者诗文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小学生古诗文诵读

锐智精品

捐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