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系列之:商汤灭夏和盘庚迁殷
标签:历史
您可能还对这些感兴趣
切换
公元前16世纪,黄河下游的商部落,由首领汤率领,乘夏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夏朝统治了400多年,灭亡了。 商汤是位能干的君主。他要求大巨要勤于政事,要“有功于民”。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大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周围的部落纷纷前来朝贡。 伊尹很有才能,向汤进献了灭夏建国大计,得到汤的赏识。后来他成为最高执政大巨。伊尹向汤推荐了很多有才干的人,这些人都成为汤伐桀的得力助手。
商汤建都在毫(bo),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直到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或殷商。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商朝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
商王是全国土地和巨民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下面形成一整套官僚制度,最高执政大巨称做尹或相,主管军事的叫师长,以下还有管理农业、宴会、祭祀的各级官吏。商王有强大的军队,分左、中、右三师,一次出兵就有上万人。战功最为显赫的商王武丁,三个月内用兵达23000人。
商朝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
注解:
(1)朝贡,朝见和进贡物品。古代巨民献给帝王的物品叫作贡。
(2)盘庚,为商朝中期国王。盘庚迁都,结束了多次迁都的动汤岁月,使商朝统治得以复兴。
(3)武丁,是商朝后期有作为的国王。
(4)毫,今河南商丘北。
(5)殷,今河南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