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刚出生的时候,禀性是善良。每个人的禀性本来是很接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差异就越来越大。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那么人的善良禀性就会变坏。教育方法贵在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有一次孟子厌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来教育他,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前功尽弃。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子有方,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名扬四方。
如果生养子女却没有好好教育,那么这是父亲的过错。如果教育学生却不严格,那么这是老师的失职。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这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那么到年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玉石不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仁义道理。
注释
版本选自中华书局 2009年3月第一版。
初:刚出生的时候。性:禀性,本性。本:本来。习:后天养成的习性。远:相差太远。“性相近,习相远”出是孔子的话: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苟:如果。乃:于是。迁:变化,这里指变坏。道:方法。以:在于。专:专心致志。
昔:从前。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择:选择。邻:邻居。处:居住。子:孟子。机:织布机。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因为他住在靠近燕山的地方,所以人称“窦燕山”。相传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义方:合乎道义的方法。扬:传扬。
养:生养。过:过错。师:老师。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子:孩子。宜:应该,适宜。幼:年幼。老:年老。何为:做什么。
玉:玉石。琢:雕琢。器:器物。义:仁义道理。